以研促教 科教融合
——記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、
河南省照明學會常務理事羅勇
文/馬榮奎

人物簡介:
羅勇:1977年1月生,漢族,博士,2005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,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訪問學者,F為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,自動化系副主任,碩士導師,鄭州大學信息與控制研究所所長。另外還擔任河南省照明學會常務理事,科普與科技咨詢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河南省自動化學會高級會員、河南省電能質量工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、河南省工程咨詢公司與河南省監獄管理局特聘專家、上市公司獨立董事,國際學術期刊Int. J. of Product Research,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,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等特邀審稿專家。

2018年1月5日,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、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、河南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下發《關于表彰第十三河南省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》,對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、河南省照明學會常務理事羅勇等6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進行表彰,上述同志勇于攻堅克難,在基礎研究、工程技術實踐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、科學技術普及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,為推動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、提高全民科學素質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,獲得“第十三屆青年科技獎”,并被授予“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”榮譽稱號,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

羅勇教授是近年來在我省科教行業涌現的優秀青年科技專家,是一位“以研促教 科教融合”的踐行者。2005年,羅勇在南開大學讀完博士后到鄭州大學電氣學院自動化系任教,至今已經十三年。在這十三年中,他在教學和科研兩個領域均成績斐然: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,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,EI檢索13篇,SCI檢索6篇,IEEE檢索4篇,ISTP檢索4篇。主持國家留基委出國訪學項目一項,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,國家軍工863項目三項。主持河南省基礎與前沿研究項目一項、河南省產學研項目一項,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一項,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八項。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,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,廳級科技成果獎十項。省優秀論文一等獎一項,二等獎三項,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四項。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七項。獲第13屆河南省青年科技獎,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,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,河南省優秀碩士導師,鄭州大學青年教學名師培養對象。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,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,鄭州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,鄭州大學教學優秀二等獎一項。
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指出:“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,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”。教學和科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,科研是教學的“源頭活水”,如果沒有科研做支撐,大學課堂教學就會失去“靈魂”。教學是科研的“隱形動力”,如果缺乏對教學的關注,教師可能會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機會。羅勇教授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,為此,在教學中,他鼓勵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參與實驗探究, 更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, 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,并參加社會實踐。他先后成功主持教學改革項目三項,培養的學生也多次獲得省級優秀碩士論文獎、國際數學競賽大獎。
羅勇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智能儀器儀表和嵌入式系統、智能控制技術和裝置、計算機控制和管理系統的研發。在他看來,盡管我國的科技發展速度非?,但在自主知識產權創新、精密加工制造、芯片制造、新型材料等核心科技領域上依舊受制于人。他表示,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,更應該牢記使命,不忘初心,刻苦鉆研,突破瓶頸。只要全體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,就一定能夠推動我國整體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,避免“中興事件”再次上演;就一定能夠使我國從一個經濟大國、制造大國、產品大國向經濟強國、制造強國與品牌強國轉變。
( 原載:河南省照明學會會訊 2018-1) |